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中“幽人”形象的认识(2)

时间:2014-09-22 15:21 点击: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孟浩然》一书中说: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 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 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4]孟浩然十分敬佩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庞公何许人也?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孟浩然》一书中说:“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 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 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4]孟浩然十分敬佩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庞公何许人也? “后汉庞德公,襄阳人,居砚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托言采药, 因不知所在。”[5]孟浩然对这位前辈贤士十分推崇,他的诗里有4处吟咏到庞德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鹿门夜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闻就庞公隐, 移居近洞庭”、“何处先贤传,唯称庞德公”。这些诗句, 充分表达了孟浩然对庞德公的钦羡之情, 也透露出追随效法之意。 
 
  襄阳造就了很多的隐逸名士,《舆地广记》也有记载汉庞德公与庞蕴俱隐鹿门山;又有独乐山,诸葛亮尝登此山而作《梁父吟》。襄阳往往成为了避世、傲世之士的精神乐园。襄阳本土的此种文化对孟浩然极具吸引力,它熏陶了孟浩然,耳濡目染之下,孟浩然选择归隐山林,似乎是自然而然。 
 
  另一方面,襄阳此地,山有鹿门山、岘山、万山、万山潭、望楚山、冠盖山、石梁山、习家池等等名胜之地,又有清悠汉江水,如此山清水幽、静谧美好,可不是避世、傲世之士修心养性的天然的好去处。情感丰富的孟浩然深爱故地,他的许多诗透露着这一情感。“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静谧中显示出安逸;“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喧闹中寻得飘逸。 
 
  襄阳的美丽山水不仅吸引古来众多先贤隐士,也震荡着孟浩然的心神。同时也在陶冶着他的隐逸思想和隐逸情怀。正如闻一多先生在论及孟浩然隐逸思想形成时所说:“地理的鹿门山给了他方便, ……隐居的事实便容易完成得多了。”[6] 
 
  (三)魏晋风流,逸气豪迈,冲淡平和 
 
  魏晋文人中有一种是入世济世,为后人留下辉煌业绩的贤人,孟诗中有云:“谢公如欲卧,谁与济苍生?”即在赞扬东晋谢安。而在孟浩然的意识中,他最认同并且致力于追随效法的是魏晋时期的陶渊明,他避世隐居、追求自适、躬耕田园、豪逸风流又冲淡平和。 
 
  陶渊明仕而后隐,且名气最大。陶渊明,博学善文, 洒脱不羁, 自称“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至今鼓励众人。孟浩然极为推崇陶渊明,他在诗里多次咏颂陶氏,如: 
 
  “我爱陶家趣, 园林无俗情。”(《李氏园林卧疾》) 
 
  “欲徇五斗米, 其如七不堪。”(《京还赠张维》)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寻梅道士张逸人》) 
 
  除了陶渊明,孟浩然还极为推崇竹林七贤中嵇康和阮籍。孟氏有诗云:“逸气借毫翰, 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 琴上偶然音。”显然,竹林七贤的逸气时时叩拨着孟浩然的心弦。嵇康、阮籍的仁真自得与豪逸旷达,给孟浩然留下极深的印象。最是一首听人弹琴诗透露了他对嵇康阮籍的推崇:“阮籍推名饮,清风在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成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7]这些诗句足以说明孟浩然他在内心深处受到过历史上高隐们隐逸思想的感化。他隐居鹿门山、纵情山水更是证明了他确实接受了古来贤人的隐逸思想。 
 
  结语:“幽人”或是隐士,总是给人高蹈遗世、洒脱自由、放达不羁之感。如果可以,自己也真想成为新时代的一个“幽人”。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带有时代的烙印,大诗人孟浩然生于盛唐,在传统文化与盛唐文化背景孕育之中,他接受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不同于王维的重佛、李白的偏道、杜甫的主儒,孟浩然是一个难得的儒、道、佛三家并重兼修的诗人。三家的思想也对孟浩然的隐逸思想的产生有着重大意义,咱不赘述。 
 
  注释: 
 
  [1]孟浩然著 伶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下引孟诗均同此。 
 
  参考文献: 
 
  [1] 兰毅 《试论隐逸思想的流变及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2] 孟浩然著 佟培基笺注. 《孟浩然诗集笺注 前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霍建波 《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J].中国博士论文数据库,2005 
 
  [4] 闻一多 《唐诗杂论? 孟浩然》[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 习凿齿 《补校襄阳耆旧记》[M]. 河南:中州古藉出版,1987 
 
  [6] 宁松夫 《论孟浩然隐逸思想的成因》[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7月 
 
  [7] 陈新璋 《孟浩然的仕隐情怀与魏晋文士情结》[J].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1月 
 
  [8] 朱起予.《孟浩然隐逸趣尚论》[J]. 苏州大学学报(人社版),1993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